“专精特新道路,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光大道。”9月8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升泵阀”)总经理何玉杰在交流发言时感慨道。
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主题为“专精特新强基固链”,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据了解,本次会议邀请了两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了交流发言,其中就包括华升泵阀。
30%年均增长率背后的驱动力
华升泵阀将有限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用在发展的刀刃上,搞科研、强技术,以专业实现突破,已在石化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公司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
华升泵业高速增长的背后,在于找准了发展的路径,即“专精特新”之路。
从创业至今,华升泵阀始终注重创新引领,专注于工业泵的研发生产。
工业泵,在很多人眼里只不过是个技术含量不高的铁疙瘩。实际上,工业泵是石化产业领域中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和重大技术装备,是流程工业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是非常关键“心脏”设备。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发改委就公布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前十名的技术差距,工业泵技术排名第七。触动于此,怀着解决化工流体机械难题痛点和产业报国的梦想,华升泵阀的投资人和技术团队十年磨一剑,走上了“专精特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工业泵有多个细分领域,华升泵阀选择了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但附加值高的化工泵作为主攻方向。
以环管轴流泵为例,它是聚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现在口罩生产所需要的熔喷布就是以聚丙烯为原材料。华升泵阀早在2010年就意识到该设备的重要性,并开展深入研发;2012年样机了通过试验室验证;2014年样机成功应用在武汉石化生产装置,并完成了工业化运行考核;2015年公司投建大型环管泵测试试验室,取得了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2020年产品通过中石化鉴定并在石化系统推广,同年获批为安徽省环管轴流泵工程研究中心。
多年来,华升泵阀始终保持初心,专注细分领域,坚持深耕细做,将环管轴流泵产品做到了中国第1、世界第3。
沸腾泵是华升泵业研发的另一款拳头产品。
沸腾泵是沸腾床加氢技术的核心装备,属于专利产品。国外沸腾泵价格极高,且交货期长、维修不便。立足行业痛点,华升泵业研发了首台国产沸腾泵,造价仅为进口泵价格的11%,打破了该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择一事而终一生,及一物而致于行,保持专注、专业和专心,立足特定市场和特定产品,强基固链。”何玉杰说。
近年来,华升泵阀陆续开发出液力透平、环管轴流泵、沸腾泵等40多种进口替代产品,将千万吨级炼油装置高端工业泵国产化率提高至95%以上,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率提高至90%以上,为解决化工流体机械装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成功地交出了“安徽制造”的答案,成为泵阀行业响当当的品牌。
目前,华升泵阀打造流体机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教授组成的50多人研发团队,取得国家级新产品、首台套等工程创新成果,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难题。获得授权专利100余项,主编泵类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3项。
数字化转型助推商业模式重塑
“数字化转型是市场化竞争中的一个必选项,企业必须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的培养和引进,借助数字化来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何玉杰看来,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引领,是华升泵阀腾飞的新引擎。
近年来,为了更好拓展市场,服务客户,提质增效,华升泵阀决定实施数字化转型,在原有E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PLM、MES系统,公司产业链由单一制造业向智能化管控增值延伸,研发了数字化管控平台和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
该平台可以快速获取数据,使得设计和生产速度提高2倍以上,确保了流转环节快速准确。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对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诊断,数据实时上传,对潜在故障进行预判和报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尝到数字化转型甜头的何玉杰表示,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了华升泵阀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塑,延伸了产业链和价值链,也引领了化工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华升泵阀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并拥有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特种化工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环管轴流泵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研发平台和1个合肥市职工劳模工作室。
从“小而专”“小而精”到“精而大”“专而强”
“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详细阐述了一年来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成效。据介绍,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培育四批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总量快速提升、主导产业更加聚焦,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
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华升泵阀折射出的是安徽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轨迹。
在全国省级层面,安徽第一个出台“专精特新”发展意见,第一个修订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第一个出台国家级“小巨人”奖补政策。
截至今年8月,安徽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18户,以占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7.7%的数量,贡献了28%的营收和利润;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80户、居全国第6位。
安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由“小而专”“小而精”逐步成为“精而大”“专而强”。例如,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军空调器起,先后开发出圆柱型空调器、能效变频空调、厅吧等,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众多空调器激烈竞争的市场,稳稳站有较好的份额;安徽安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抓住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形成钢板弹簧5万吨、汽车转向节和发动机活塞锻件800万件的规模,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巨人”企业。还有许多专精特新中上企业坚持专精特新之路不停步,成为“单项冠军”“配套专家”,企业规模也实现了“小升规”“规进大”的转变。
《安徽省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将培育省级中小企业5000户以上,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户以上;培育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00个,国家级单项冠军50个,并推动每年100户专精特新企业在“专精特新版”挂牌。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