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石化大国的现状和基础,坚定不移地推进“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但是“十三五”以来,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已经分别超70%、40%。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健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当前,受疫情和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十四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要抓住“双循环”战略转变,通过多渠道保障国内供给能力来“稳链”,通过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补链、强链”,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和协同来“延链”,重塑石化产业“双循环”格局,培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发展平台更开阔
石化行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紧密、原材料产品互供数量大等特点,优化布局、集约发展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世界石化产业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石化工业相比,我国石化产业是总量大、体系全、结构重、高端少,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都有待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化行业在发展质量、新旧动能转换、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进步:总体发展保持基本稳定、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成效明显、实现石化强国已奠定较好的企业基础、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已具备较好的基地条件。同时,我国石化装备取得长足进步,开发了一批先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技术,装备设计制造水平整体位于世界前列。
我国石化产业自2010年高居世界石化产业第二和世界化工产业之首,2030年我国化工占比将占半壁江山。“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将有很大不同,摆在面前的困难和遇到的挑战也将有很大不同,石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更开阔,发展的基础更扎实、发展的起点更高、标准更高,发展环境也将更加复杂。从我国石化产业的情况看,无论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空间还是从“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现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维,为石化行业指明了转型、优化、创新的重点和方向。
引导石化化工行业科学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我国石化产业“十四五”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我国石化行业围绕建设现代供应链,做好以下五项工作:即加强研究,切实提高全行业认识水平;政策引路,推动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树立典型,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促进协作,推动采供上下游协同强链;加大宣传,营造行业绿色供应链氛围。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引导,综合考虑产业基础、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安全保障等因素,引导石化化工行业科学布局,推动产业基地、化工园区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是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推进石化(炼油、乙烯、芳烃)、现代煤化工(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项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做强做优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和西部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初步形成煤化工与石化互为补充、西部煤化工集聚区与东部石化基地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有效保障了石化化工基础产品的生产供给。
二是推动园区化发展。印发石化化工发展规划、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等,引导石化化工项目有序转移、进区入园、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炼化产业集群产能占比达70%以上;山东、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区形成了一批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东北及中西部等老石化基地通过产业升级改造形成了一批产品高端、竞争力强的特色石化产业园区。
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引导各地依照“有进有出、择优而取、产业递进、结构转型”原则,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化工园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先进化工集群、示范基地,构建错位发展、集约高效、优势互补、链条协同的石化化工产业发展新格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