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市场对于海底阀仍有一定的需求,但具体情况取决于相对成本,以及新探明油气藏的多寡。
随着油气价格上涨,海底阀的市场需求正在上升。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刺激下,未来几年价格可能保持在高位。海油产量的增长指日可待,唯一拖后腿的因素是漫长的项目施工周期。油藏的品质和易开采性,也都有不确定性。
乌克兰军队最近攻击了黑海上的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阀门及其它部件的全球供应商已经停止向俄罗斯油气企业提供服务。针对俄罗斯油气产品的禁令,得到了欧盟和许多民主国家的支持。
海上油气平台的租赁价格已经飙升,能不能租到更成问题。新建的海底油井需要若干年才能完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克萨斯的二叠纪盆地(Permian basin)油井,只要几个月就能完井。海底阀市场的增长情况,是由相对成本,以及新建陆上油气项目的开发状况决定的。欧佩克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最近已经同意,将月产量增长目标从43.2万桶/日增加到64.8万桶/日。
但由于缺乏闲置产能,油价实际已发生了一轮上升。产能缺乏的原因是对新油田勘探的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投资商把注意力转向了ESG(环境、社会责任与企业治理)领域的投资机会,再加上OPEC+成员国政策的导向作用。仅有少数国家目前可以提高石油产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美国原油价格将保持在相当高位,高到足以拉动美国原油产量在2023年达到创纪录水平,即1260万桶/日(bpd)。EIA希望德州二叠纪盆地能实现新增的油气产量,从而使美国原油总产量实现增长。美国能源信息署希望该国2022年原油产量能增长到1200万桶/日,比2021增长76万桶/日。EIA预测2023年原油产量将上升63万桶/日,达到平均产量1260万桶/日。增幅中有超过80%都是来自产量较低的48个州,而非阿拉斯加或墨西哥湾美国海域。
▲图1 美国原油产量
来自48个低产量州的新增产量,尤其是二叠纪盆地油田区,预计将拉动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美国的遗留产量——或者说原有油井的产量——正在下降,尤其是致密油藏的产量下降较快。EIA认为,新油井的产量将会填补现有油井产量下降造成的缺口。
以下是左右海底阀市场局势的一些重要因素:
· CapEx(全球油气资本支出)是最能反映海底阀市场状况的指数。
· 大型深海油藏和CapEx集中地区包括西非、拉丁美洲、GoM地区(巴西、美国、尼日利亚、安哥拉、加纳)。
· 自勘探至投产,海底石油项目的开发周期平均是5至8年。
· 因为成本和技术性能的原因,海底完井技术(湿采油树)在深度超过5000英尺(约1500米)的超深盆地极受欢迎。
· 海底CapEx(全球油气资本支出)中,有将近85%都集中在深水和超深水盆地。
· 超深水采油的成本范围大约在75至85美元/桶,主要是由海底完井产生的。成本会受到各地域不同的“本土制造占比”政策影响,同时也受海水深度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 主要趋势:海底设备的模块化和标准化。
· 主要挑战:降低海底设备的成本,缩短交货周期。
· 由于海水深度、压力、腐蚀、现场抵达难度、可靠性要求以及其它因素,海底完井的难度和要求都比表层完井更高。但实践证明,现有的技术方案可以应对上述种种挑战。
· 与干采油树有关的成本考量和技术限制,有力促进了5000英尺(约1500米)以上的超深盆地对于湿采油树的发展和应用。
· 主要的阀门类型包括全通径闸阀和球阀。流道内有部件阻碍的蝶阀,不可以用清管器清洁,在海底的应用非常有限。
· 闸阀适用于海底立式采油树,因为它需要的纵向空间极小。
· 球阀适用于海底卧式采油树。
· 两种类型的采油树都会使用∞”至1”小孔径球阀,可以作为化学剂注入口,或用于仪表隔离等功能。每套采油树最多可能有三十台。
· 海底管线和管汇主要用到的是固定式球阀。
5月份举办了海上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约有2500位观众来到了休斯敦。参展商的数超过了一千家,其中有近百家分别从不同角度涉及到阀门。有许多系统经销商和供应商参展,这些系统中就包含有阀门。本次参展的大型国际阀门供应商不到十家,这从侧面印证了海工阀门具有专用和特制的属性。
由图1可知,参展商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有大量韩国的展商,体现出韩国政府对能源产业相关供应商的支持。韩国参加了5月份在德克萨斯州举办的美国国际电力工业设备展览会(PowerGen)。海底阀市场将继续受若干因素的影响。随着俄罗斯的海量供应逐步中断,世界政治格局也将逐渐改变。此外,低成本油品的供应量有可能增加。第三个因素就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海洋石油泄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堪比焦油砂对土壤污染的影响,而且液体净化需要耗费的资源更多。焦油砂和海底石油都属于长期投资,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页岩油开采却属于短期投资。
作者简介:
Robert McIlvaine是McIlvaine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工业阀门:全球市场》一书即由该公司出版。McIlvaine公司创办于1974年。在那之前,他曾是一家污染防治公司的负责人。目前他领导的团队有30人,分别在美国和中国。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