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抽水蓄能发展过热现隐忧

作者: 2023年09月27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日前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及形势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多项政策鼓励下,目前抽水蓄能项目存在局部发展过热情况,设备生产交付存在隐患。就此问题,多位电

 

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日前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及形势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多项政策鼓励下,目前抽水蓄能项目存在局部发展过热情况,设备生产交付存在隐患。就此问题,多位电力行业专家表示,抽水蓄能发展过热不仅会造成投资浪费,也会给相关设备质量和项目安全带来隐患,亟需引起行业重视。

投资建设出现过热苗头

国家能源局2021年8月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规划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抽水蓄能产业掀起投资热潮。《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2022年底已建装机规模4579万千瓦,核准在建装机规模约1.21亿千瓦,另有139个项目通过了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总装机规模约1.77亿千瓦。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下,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角度看,抽水蓄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储能方式,可以对电网稳定运行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建设。”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秘书长刘斯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另外,国家发改委去年通过创新抽水蓄能价格机制,明确以竞争性方式形成抽水蓄能电量电价,给了投资者‘定心丸’,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抽水蓄能电站的盈利问题,提升了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原副秘书长陈东平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抽水蓄能肯定要鼓励发展,它可以极大增强电网调节能力,但目前确实有点一股脑往前走的态势。尤其是一些地方对项目审批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统筹,有些企业可能只是为了拿项目,对后续开发问题考虑得并不是很周全。”

设备订单交付面临压力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虽然当前我国抽水蓄能技术水平已经很成熟,施工质量也很高,但过快发展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按照当前抽水蓄能的发展速度,我个人有点担心后续一些支撑项目发展的资源跟不上。比如设备订单交付、施工建设能力,还有终端市场的接纳能力等问题。”陈东平坦言。

《报告》指出,根据当前抽水蓄能核准在建项目、预可研项目情况,2023-2025年,哈电、东电等企业既需要满足正常订单的生产制造,又需要集中精力大幅提升抽水蓄能设备产能,任务艰巨。预计2028-2030年达到交付高峰,年均需交付容量3000万千瓦以上。

在刘斯颉看来,当前电力设备制造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确实面临订单交付压力,由此引发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生产能力限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可能面临无法按时交付订单的压力,由此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并可能导致合同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在订单交付压力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可能为了加快生产进度,在生产过程中牺牲部分质量标准,这将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陈东平也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从自然规律上讲,进度和质量是矛盾的。当前需要理性考虑,而不是越快越好,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快而好,否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停工返工,甚至闲置等问题,造成投资浪费。”

合理统筹项目核准进度

《报告》指出,以国内抽水蓄能机组的实际产能为基础,合理把控项目核准进度。政府应合理统筹项目投产时间,稳步增加每年投产装机容量,避免相邻近年份投产容量大幅波动,避免交货高峰过后设备需求大幅减少,造成产能资源浪费。

“行业协会需结合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当前项目纳入规划、核准开工情况,深入、紧密地研判、跟踪抽水蓄能行业发展形势,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探讨,及时指导制造企业合理规划产能建设,提升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和质量水平,抓住机遇,实现抽水蓄能装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报告》建议。

陈东平也建议:“一方面,电网公司需要理性考虑,强化规划,不管是谁建的抽水蓄能项目,最后运营控制还是由电网企业掌握,要分析现在遍地开花的项目布局是否符合科学规划;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也应认识到这个问题,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不能造成过大沉没成本。我们现在有能力科学规划,稳步向前推进。”

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角度而言,如何应对项目建设带来的生产压力和挑战?刘斯颉表示:“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加强生产统筹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与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同时积极寻求人力资源和供应链的优化。此外,还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做好技术提升与设备升级,提升服务水平,并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