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再度硕果盈枝,全年新产品和新材料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开发新产品36项,新产品产量完成年计划的123.94%,位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第一;新材料产量完成年计划的132.93%,位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第二。
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兰州石化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构建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在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上下功夫,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花力气,推动自主创新能力从局部领先到部分领跑、整体提升的深刻转变。
围绕市场需求
着力开发新产品新材料
在炼化行业,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兰州石化以“高精尖特专”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全力开发新产品新材料,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出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催化剂3个具有优势地位的特色产品集群。
在新产品新材料开发中,兰州石化以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业试验项目为依托,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强化市场走访和技术服务,针对用户需求,持续进行合成材料产品基础及改性研究,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兰州石化在医用聚烯烃系列开发出三层复合膜外层专用料H03M等3个牌号,全部达到性能指标;在合成橡胶领域完成羧基丁腈橡胶XNBR3304等3个重点产品的首次工业试验,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兰州石化成为全球第二大丁腈橡胶生产企业;开发出“降烯烃催化剂LHG-100”等4个催化剂新产品和“新加坡SRC炼厂催化剂”等2个海外专用催化剂,促进了催化剂品种多元化发展。
2023年,兰州石化生产的茂金属聚乙烯mPE1018、35千伏电缆绝缘料2240H、110千伏电缆绝缘料CL2120P、医用输液瓶和输液袋专用料RP260等新材料产量大幅提升,部分新材料产量较上一年增长幅度大于150%。特别是医用输液瓶和输液袋专用料RP260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并荣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2023年,RP260新材料产量近8.4万吨,同比增长37.89%。
强化科技攻关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炼化生产过程复杂,制约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因素较多。兰州石化广泛开展技术攻关,破解制约生产的卡脖子难题,保障炼化装置安全稳定运行,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针对茂金属聚乙烯膜料产品开发初期落镖冲击破损质量偏低的现象,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全力攻关,优化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聚合反应系统工艺参数,为装置平稳运行夯实基础,使产品落镖冲击破损质量平均值较开发初期提升了47.45%,优于同类进口产品,赢得了客户信赖。
为破解固体药瓶专用料产品正己烷不挥发物含量偏高的难题,兰州石化持续优化4万吨/年聚丙烯装置转产方案,精心调整生产操作数据,力保固体药瓶专用料产品正己烷不挥发物含量大幅降低,产品质量指标满足药瓶生产企业的需求。
此外,兰州石化组织专家团队成功突破了茂金属聚乙烯薄膜产品生产负荷低、新建丙烯腈焚烧炉布袋破损等生产瓶颈;完成了11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微量乙烯注入系统、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气相反应器等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实现了薄壁注塑、车用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聚乙烯等产品高效稳定生产。公司还组织了炼油污水处理装置高浓度废气处理单元改造等5项环保难题的攻关,完成延迟焦化密闭除焦及电脱盐废水预处理技术调研和方案论证,为延迟焦化和电脱盐装置绿色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兰州石化搭建技术领衔工作室、技能专家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3类工作室一体化建设平台,整合了35个工作室,攻克了169项生产难题。
完善创新体系
加快推动成果转化
构建以科技创新中心为圆心的“两横三纵”科技创新体系,是兰州石化加快推动成果转化的新举措。在这个体系下,从横向看,兰州石化对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创新联合体结盟共建,打造优势互补、灵活高效、互利共赢的多元化开放合作格局;对内与首席技术专家、专业管理部门、研究单位等互联互通,形成集成众智、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的一体化高效推进模式。从纵向看,在公司党委领导下,兰州石化公司总工程师分管业务,科技创新中心专家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各二级单位总工程师牵头抓总,指导各单位一级、二级、三级工程师,共同集智攻关、破解难题、突破瓶颈,推进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
兰州石化坚持愿景共融、项目共推、产权共有、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六共”原则,牵头组建甘肃省化工新材料创新联合体,发挥企地合作优势,推进科技成果尽快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2023年,高端耐磨特种丁腈橡胶等4个科技专项落实落地;羧基丁腈橡胶XNBR3304产品一次转产成功;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成功转产,生产出2个系列5个牌号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兰州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国产催化剂进入冷凝态操作技术的企业。
2023年,兰州石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兰州石化联合石油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销售、四川科伦药业、成都健卓科技等单位共同研发“医药用聚烯烃树脂研制与安全评价及产业化技术应用”技术,生产出低析出、低迁移、高安全性的医药用聚烯烃产品及其药品包装容器。此技术荣登“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由此建立的中国医药用聚烯烃安全性评价方法标准体系,在解决医药包材用聚烯烃应用评价和市场准入、国内医药用聚烯烃树脂安全评价技术等难题方面取得新突破,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垄断。
面向未来,兰州石化全力锻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技术引领新高地、合作交流汇聚地、共谋发展根据地、攻坚克难主阵地、人才培养孵化地。制定了聚烯烃、合成橡胶、催化剂等九大领域科技创新的10年规划,布局设计5个成套技术,为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和百万吨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绘制了精细化工产业链发展蓝图,制定碳一至碳九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以自身发展带动地方石化产业稳链、强链、延链、补链,着力打造千亿级规模石化产业集群。
采访手记:培育新质生产力更需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企业,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坚持把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第一动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打破了相关技术“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实现从局部领先向部分领跑、整体提升的深刻转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这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切实把握好“变道超车”的机会窗口,一体谋划科技创新和“双碳三新”工作。要深入推进新产品新材料研发,以“高精尖特专”为导向,全力打造具有优势地位的特色产品集群,不断提升“产品巨人”的实力和影响力,将创新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快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自有技术应用和转化,重点做好国产化工艺包开发及评价应用,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找准方向、集智攻关、突破瓶颈,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冯作文)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