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汉根表示,对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来说,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内涵是绿色低碳,路径是数转智改。
“作为在江苏成长起来的民企,盛虹控股集团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去拼、去冲、去奋斗,继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型工业化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缪汉根说。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今年全国两会,缪汉根带来了《关于推动生产环节能源清洁化实现石化行业减碳的建议》《关于推动负碳纤维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两份建议。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碳排放大户。加快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不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缪汉根发现在石化生产加工环节仍有较大“减碳”空间,因此,他在《关于推动生产环节能源清洁化实现石化行业减碳的建议》中提出,可以通过石化生产环节能源清洁化实现行业减碳,也就是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让化石能源回归原料的本色,从而实现石化化工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清洁绿色低碳。
缪汉根建议,国家可在开放绿电指标、完善石化行业绿色电价、简化项目立项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高行业推进生产过程“低碳”化的积极性。
在《关于推动负碳纤维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中,缪汉根表示,行业正加快探索以绿色材料、清洁生产、绿色认证、循环发展等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绿色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生物质或可循环再生原料、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制成品弃后对环境无污染或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化学纤维。当前,我国绿色纤维主要是生物基化学纤维、可降解纤维材料和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等。这些绿色纤维,属于“低碳”或“零碳”产品。
在缪汉根看来,从碳治理的发展成效来看,负碳技术将成为碳治理进程的重要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对于纤维来讲,“负碳”纤维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不过,也应看到,负碳纤维产业处于摸索期,产业化尚未形成,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例如,负碳纤维是新生事物,生产成本高,缺乏碳足迹认证体系,市场端及消费者对其认识不足。
对此,缪汉根建议,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碳足迹认证体系,提升负碳纤维市场认可度;强化品牌塑造,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