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讲述“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故事 世界环境日特别报道:全绿以赴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作者: 2024年06月05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编者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过去一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石油积极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生态

  编者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过去一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石油积极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提升,为奋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石油与各界伙伴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携手前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作为全球主要油气生产商,中国石油30多年来大力推进海外业务绿色发展——
做绿色企业建设的引领者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30多年来,作为全球主要油气生产商和综合性能源公司之一,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运营、绿色创新,把绿色理念贯穿至海外业务发展全过程,不断将海外绿色低碳环保事业推向更高层次,以绿色环保赋能中国石油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和东道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绿色国际规则。中国石油坚持在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要求的条件下,开展海外油气合作。作为OGCI在中国的唯一成员,中国石油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其他成员公司共同支持《巴黎协定》目标,共同签发《力争实现甲烷零排放倡议》,发起成立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引领油气行业经营活动向净零排放努力,实现经营碳中和。加拿大麦凯河油砂项目将当地《环境保护与加强法》纳入环境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实现废气稳定处理和达标排放,废水回收利用率超过99.5%,最大限度减轻了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坚持绿色经营生产,全力减少环境影响。中国石油注重采用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做好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加大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降低生产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艾哈代布项目是伊拉克战后第一个对外石油合作项目。项目开展14年来,累计对400余口钻井产生的废液、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累计投入资金超过6000万美元,回收酸性废气生产纯度超过99.99%的硫黄,大幅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开创了伊拉克钻井环保的先河。在非洲尼贝管道建设中,面对管线与当地森林保护区交叉的问题,中国石油采用环保管道材料,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的基础上,主动将管道改线延长了310米,完全绕开了森林保护区。新线路距保护区边界约60米,给森林中的300余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留出更大空间。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实现油品从欧Ⅱ标准向欧Ⅳ、欧Ⅴ标准的升级,终结了哈国不能生产高标号燃油的历史,同时新建硫黄回收装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5万吨。炼油厂2021年获得哈国石油“生态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和哈国“30周年企业社会责任奖”。

  坚持低碳转型目标,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尼日尔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为尼日尔绿色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提供中国石油解决方案。油田结合地面工程总体布局及日照因素,建设离网型太阳能试点电站,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00吨。在尼贝管道项目现场,部分站场试点采用“光伏+储能+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供电,光伏装机总容量为9.28兆瓦,预计每年可节省燃料油3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打造了尼日尔新能源发展的名片。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中国石油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推动传统油气贸易向“常规能源+新能源”的贸易组合延伸,构建“碳+电+生物燃料”的绿色支撑,用贸易手段支持海外项目降碳减排。

  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动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石油将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起来,积极做好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工作,同所在社区、公众、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构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美丽家园。在伊拉克,哈法亚项目通过调查,确定了9个生物栖息地,对20余种国际或国内保护的鸟类、鱼类等进行保护,建立了生态风险分级管控框架。阿联酋ADNOC海上项目是中阿“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示范工程,在该项目海洋勘探作业中,东方物探24小时不间断监听海洋哺乳动物声波,最大限度保障海洋生物不受作业影响。每条震源船上有两名海洋哺乳动物观察员,确保方圆500米内没有大型海洋生物后再作业。在亚太,中国石油印尼公司佳步项目近3年在油田实施超过500公顷植树绿化工程,累计植树超过55万棵。

  让生态环保与生产经营同轨同步,中国石油始终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展望未来,中国石油将持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环保责任,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与东道国携手共建美丽家园。(记者 王馨悦)

  打造新时代中非能源合作“绿色名片”
——中国石油乍得公司生态环保工作侧记

  乍得公司始终以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以“环保先行、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为发展理念,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持续在技术和管理上实践创新,实现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截至2024年5月底,中国石油乍得公司(简称乍得公司)综合油田废弃物处理中心已处理废弃物1.26万吨,回收原油6048立方米,油田现场废弃物实现动态清零。这是乍得公司推动中国石油海外业务能源与环境、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

  深挖节能降耗潜力

  探索清洁替代场景

  近年来,乍得公司大力开展乍得二期原油管道首末站加热炉的技术攻关和工艺改造,针对原油管道首末站8台加热炉耗能高、碳排放量大、对高温降凝剂性能要求苛刻、成本高等难题,通过将首站加热炉的原油燃料替换为天然气、下调外输原油温度和优选降凝剂等措施,提高加热炉效率和降低降凝剂成本,实现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减少环境污染,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乍得公司计划在远离城镇和油区的喀米管道末站实现“光—储—柴”孤网供电系统,拟在末站周边建设光伏电站,通过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光伏发电、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和现有柴油发电补充的高效能源调配,更好保障原油外输用电安全。项目拟于2026年投产,计划每年光伏发电量约1184千瓦时,减少碳排放量7043吨。

  乍得公司积极开展太阳能利用,先后在各场站路灯、高杆灯、注水井照明等小功率、允许短期停电的用电场景采用太阳能供电。未来,将以天然气综合利用为主,太阳能、热能等新能源为辅,加快推进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实现调峰补气,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油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技术赋能“三废”管理

  全程把控环境风险

  乍得公司一直为“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声不扰民”的目标而努力。在油气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定期开展生态环境隐患排查,妥善做好“三废”管理,通过采用高标准处理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影响。

  乍得公司率先引入“无坑钻井”作业模式,通过配套钻屑收集、钻井液缓存等设施,减少泥浆坑开挖和回填工作。采用专业设备对收集的废弃泥浆液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过泥沙分离、助剂反应、固液分离和中水预处理等工艺流程,生产的合格终端土用于油田道路、井场建设和取土坑回填,将合格终端水用于道路洒水除尘,形成了包括钻井废弃物随钻收集转运、合格泥饼资源化利用、中水处理净化等钻井泥浆不落地全过程绿色管理。

  乍得公司持续加强油田现场环境监测,定期开展污染物采样、化验和记录,确保污染物全面受控、有效处理。这些做法获得了乍得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为实现油田废弃物“一站式”闭环管理,自2022年以来,乍得公司启动了油田现场废弃物处理中心的升级改造,有序优化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等全过程管理。通过升级改造废油回收系统,实现原油回收利用、废水净化处理、含油固废焚烧处置等,在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的基础上防止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设立生物修复处理区域,利用微生物、植物和酶快速降解碳氢化合物,实现油污土壤的资源化与二次利用。由于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2023年,乍得公司获得英国标准协会(BSI)颁发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乍得公司切实履行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生产作业全过程,为推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石油力量。

  乍得公司积极响应乍得政府“每人一棵树”号召,参与植树造林项目。第一阶段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市周边300公顷绿化带种植30万棵树,不仅能够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还对改善恩贾梅纳市周边环境及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乍得公司的环保做法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在海外树立了中国石油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乍得环境、渔业及可持续发展部部长在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石油不仅是友好的能源公司,还勇于履行社会责任,给乍得人民带来了福音。”2022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执行秘书处向乍得政府发来祝贺信,祝贺乍得政府按期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调整方案及首个《气候变化适应方案》,并感谢乍得政府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作出的努力。乍得环境、渔业及可持续发展部部长邀请乍得公司领导班子出席了贺信颁发仪式,并为乍得公司颁发“环境保护卓越贡献奖”,成为乍得首个获此殊荣的外资企业。

  在绿化城市的同时,乍得公司还持续在油田周边种植当地原生树木,不断培育树苗用来恢复取土坑的植被。截至2024年初,已在油田周边种植原生树苗3.1万棵,完成40余个主要取土坑的水土和植被恢复,吸引了大量野生鸟类重返家园。乍得环境、渔业及可持续发展部部长称赞道:“从未有任何石油公司像中国石油一样,为乍得环境保护作出如此卓越的贡献。”

  在加快建设“做强非洲”主力军的进程中,乍得公司通过油气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助力乍得加快发展振兴,努力打造中非绿色发展典范。(记者 刘亮 通讯员 赵颖)

  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巧改供电降排放

  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横穿哈萨克斯坦,沿线一座座压气站不断接力,将来自中亚国家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出口到中国,推动了沿线3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在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州,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哈天然气管道BVS11号阀室由一个太阳能面板、4台小型燃气发电机提供电力,单台发电机组日耗气量48立方米。

  为节约自耗气、降低碳排放,公司研究制定了由附近CS1压气站直接给BVS11号阀室供电的方案。2023年11月,经过方案设计、阀室配电柜改造等,历时7天时间完成供电改造。通过改造,该阀室每年可节约7万余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400户家庭一年的天然气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7吨以上,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讯员 隋付东)

  尼罗河公司:建设花园式工厂

  中国石油(苏丹)喀土穆炼油公司(简称炼厂)是中国石油和苏丹能矿部合资建设的苏丹境内最大的石油加工企业。中国石油(苏丹)化工公司(简称化工厂)是中国石油和苏丹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的苏丹第一个化工企业。炼厂和化工厂突出先进、高效、环保、节能的生产经营理念,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和装置改造,保持炼油及化工产品清洁生产,过程节能环保,打造环境友好型和谐企业。

  两家工厂对生产废水进行严格处理,达到二级排放指标。所有经过预处理的生产污水进入氧化塘,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进行净化。这些处理后的污水被用于绿化浇灌,通过废水的回收再利用,使炼厂周边形成了包含30多万棵树木、绵延20公里的绿化带。氧化塘周围芦苇丛生、绿树成荫、鱼鸭成群,塘外群鸟栖息,野兔繁衍。良好的环境保护措施使曾经风吹石头跑、沙尘暴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各种动植物共同生活的乐园,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环境。炼厂和化工厂生产运行23年来,从未有一滴污水排入尼罗河,有效保护了尼罗河生态系统。通过多年的环境改造,公司在茫茫戈壁滩上创建了美丽的花园工厂。(通讯员 金东平 薛宏飞)

  川庆钻探公司:绿色发展受赞誉

  走进川庆钻探土库曼斯坦分公司阿姆河B区营地,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鲜花盛放。为美化营区环境、固化风沙,公司在阿姆河B区营地广种植被,十余年来,共种植花草60余种,种植松树、柏树、杨树、伦巴树、橡树、果树等500余棵;在营地外的沙漠地带,采用滴灌技术,大面积种植耐旱植物骆驼刺、楝树等400余棵。公司落实专人开展绿化养护,树木长势良好,起到了较好的环境治理作用。

  为了加强环保工作,川庆钻探土库曼斯坦分公司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制定了《钻前施工规范》《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垃圾分类规范》等一系列超过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严苛标准、规范和制度,并严格将各项环保措施细化到生产施工的各个环节。

  在进行钻前施工、道路选线时,千方百计避免对沙漠植被的破坏,哪怕是绕道也要保护沙漠地带的植被完好;对井场的泥浆池、油罐、用油设备存放区严格做好地面防渗漏处理,尤其是对位于农田、湖区、山区的井场,严格提高污水池、燃烧池及井场建设的施工标准和要求,对污水池、燃烧池全部进行水泥硬化,防止污水渗漏进地下污染环境。完工后,对钻井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钻修井场进行地貌恢复。

  鉴于在安全、环保方面的严格管理和出色表现,以及对当地环保事业作出的贡献,川庆钻探土库曼斯坦分公司多次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表扬,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多次环保检查中,基于良好互信,得到当地环保部门给予的“免检”特殊待遇。(通讯员 唐顺生 周武 王轶林)

  长城钻探公司:沙漠动植物乐园

  在位于撒哈拉沙漠的长城钻探乍得项目基地里,一颗颗饱满的木瓜和芒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蔬菜基地分区种植着小红萝卜、生菜等各类蔬菜。每到收获时节,中外籍员工们都会一起采摘水果和蔬菜。

  长城钻探乍得项目位于非洲“死亡之心”,日照时间长、全年气温高、旱地面积大。根据这一自然特点,项目选择了适合的树木进行种植。成林后,吸引了不少珍稀动物前来安家。“以前刚来基地的时候,植被稀少,风一吹满脸沙子。现在大家居然可以随时吃到新鲜蔬菜,还能跟各种小动物玩儿。”休息时间,外籍员工Dulai边喝咖啡边与来做客的小可爱——变色龙共度午后时光,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自2009年长城钻探乍得项目部成立以来,累计种植芒果树、木瓜树、芭蕉树等共计70余株,种植的蔬菜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在为项目部提供源源不断资源的同时,增强了施工区域抵御风沙的能力,也给沙漠带来无限生机。(通讯员 刘世峰 马芳锦 曲冠伊)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