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驹河储气库。 |
大港油田储气库群亮点
330亿立方米
截至目前,大港油田储气库群24年来已累计供应天然气33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
1.42亿吨
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源源不断地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截至目前,累计减少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1.42亿吨。
8621天
截至6月17日,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已安全平稳运行8621天。
50亿立方米
到2030年,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将形成5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翟会娟整理)
截至6月17日,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开启本周期阶段注气以来,注气量已达到14.11亿立方米,完成总体注气计划的62.4%。
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着力提升保供能力,大力推进储气库群5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提升行动,为今冬明春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积蓄“底气”。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粮仓”升级
储气库有地下“粮仓”之称。作为稳定、绿色、安全、经济的储气设施,储气库在天然气保供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国石油天然气储气中心的规划中,大港油田地处重点建设的环渤海地区储气中心。这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天然气的需求逐年增长。
2023年,在大港油田公司工作会上,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构建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体、新能源和储气库业务两翼齐飞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新型综合性能源公司。同时,明确储气库业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储气库工作气量翻一番,整体达到50亿立方米”。
要实现2030年发展目标,看似时间充足,实则时不我待。一般而言,一座储气库从可研设计到建设完成需要3到4年时间,建成后还需要3到5个注采周期的运转才能达到目标工作气量。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大港油田制定了行动方案,“一线两路”的施工图清晰可见:“一线”,即“5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主线”,“两路”,即增容和扩容。大港油田锚定新目标,大力推动储气库业务快速发展,开启了地下“粮仓”升级提效的新征程。
双箭齐发,扩容增容齐头并进
对于大港油田这样的复杂断块老油田来说,储气库群的增容扩容之路挑战重重:构造破碎,断裂系统复杂,缺乏优质大气藏型库源;经过多轮次筛选与评价,剩余可建库气藏岩性圈闭规模小、埋藏深、老井改造难度大。
时间紧迫。为解决在役库库容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大港油田高效实施了板828储气库扩容达产的4口新井,快速恢复了坨注1井和坨注2井两口老井的注采生产。2023年底,储气库群工作气量显著提升。
板中北/板中南储气库是大港油田现役储气库中规模最大的储气库。为进一步增加库容,2023年11月,板中北扩容达产工程迎着凛冽的寒风开工。截至今年6月6日,已完井1口,三开完钻2口井。目前,库3-23井正处在完井阶段,预计完工后库容量将达到历史新高。
破解“硬骨头”,离不开创新“利剑”。在气藏建库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转变气藏建库思路,扩展库址资源,创新完成“大港板深37储气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这是中国石油首个低渗油气藏一体化建库方案。
为攻克后续新库建库瓶颈,大港油田设立了“大港储气库5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方案部署与关键技术研究”攻关项目,成立了由生产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经理的重大科技项目组。千米桥潜山气藏埋藏深,建库“卡点”一个接一个:碳酸盐岩地质密封性评价难、缝洞预测难、库容参数评价难、储气库钻完井工艺技术空白、多重介质建模数值模拟难。科研人员迎难而上,向着一个个“卡点”发起攻击,形成基于缝洞体预测的多重介质有限体积库容评价方法、多重介质“基质—孔—缝—洞”融合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有力支撑了碳酸盐岩储气库方案的编制。
和陆地建库相比,海上建库难上加难。科研人员聚焦埕海油田“上油下气”分布、海上人工岛布局及油气藏双层井网部署难题,启动了油气藏多层储气库井网统筹优化部署与地面设施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的创新攻关,力争实现储气库建设与油气藏开发协同、油藏建库与气驱采油协同,为大港油田海上油气藏改建储气库赋能。
管理提效,释放库群最大潜能
储气库建成投运后究竟能释放出多少产能,与储气库的运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作为京津冀地区工作气量最大、见效最快的区域性调控气源,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立足释放最大潜能,从精细管理入手助推提质增效。
多注气是多采气的前提。今年3月11日完成上一轮冬季保供任务后,大港油田储气库群仅用10天时间完成注采转换,成为国内首家开启注气生产工作的储气库。储气库群坚持“互联互通、精细调节”原则,优化完善生产组织形式,细化注气安排和气量调节。截至目前,指令完成率保持100%,最高日注气量达到2037万立方米。
为确保平稳注气,大港油田储气库群针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查漏补缺,做到“源头防范、过程管理、结果考核、事故问责”闭环管理。与此同时,建立“本质安全+网格化”的管道管理模式,加密开展重点井、关键设备和管道巡检运维管理,全方位保障注气动力充沛、通道畅通和储气库安全。
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在役储气库中,8座储气库由枯竭水淹气藏改建而成,实际工作气量占库容比例平均值低。为此,库群开展了“在役库提高工作气量及注采气能力”劳动竞赛,按照定容气藏、水淹气藏分类治理,实行“一库一策”,建立“高注低排、优化注采结构、精细注气、驱液扩容”的水侵储气库运行优化模式,精准配产配注,10口低产低效井注采能力均得到提高。
去冬今春,低温、恶劣天气频繁,天然气需求量持续攀升。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统筹组织协调,提前谋划论证,合理优化配产,实现各库达到最大日采气量并保持高位运行,发挥了库群的最大“冲峰”能力。去冬今春采暖季,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单期采气量首次突破22亿立方米。
从2000年到2023年,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日最高采气量相继跨越1000万立方米、2000万立方米、3000万立方米大关。截至6月17日,库群已安全平稳运行8621天,累计采气330亿立方米,成为京津冀天然气保供的重要力量。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