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小阀门到航空发动机叶片!看应流集团30年如何成就"行业冠军"

作者: 2024年07月18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在安徽大别山区,六安霍山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铸造厂,经过30多年的坚守与创新,撕掉低端制造的标签,成长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家名叫应流集团的企业,如同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在安徽大别山区,六安霍山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铸造厂,经过30多年的坚守与创新,撕掉低端制造的标签,成长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家名叫应流集团的企业,如同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前赴后继,奋楫扬帆,铸就了熠熠生辉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小跃进”推动大转型

7月12日,在应流集团一条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上,硕大的机械手正在按照指令灵活地进行操作。

“我们拥有世界7个国家先进装备,以及同行业装备水平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的生产线。”安徽应流集团副总裁丁邦满介绍道。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热端部件称为“第一关键件”,然而多年来却被国外制造厂商垄断。

从小阀门到航空发动机叶片,谈起企业的转型之路,丁邦满介绍说,2008年开始,应流集团始终围绕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战略,聚焦核电能源、航空航天、燃气轮机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致力解决关键零部件“卡脖子”难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经过多年持续钻研创新产品,努力打通创新“堵点”,“创新”二字已深深刻进了应流集团的文化基因中。

从生产技术含量低的简单铸件起步,逐步提升到核能核电、航空航天和燃气轮机等高端产品;又从铸造为源头的关键零部件,逐步延伸到核辐射屏蔽材料、涡轴发动机、混合动力包和重载无人机,形成高端部件、核能材料、航空科技“三大主业”,应流集团已在细分赛道上,找准前进坐标,明晰奋斗方向,形成核心竞争力。

这些年,应流集团先后成为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主承制单位,完成国家两机重大专项首台大F级重型燃机一二三级高温合金叶片研制并交付,华龙堆型一体化金属保温层实现国际首创、国际领先,增程全电重卡翻越海拔5646米米拉山口、完成2000公里路试,百千瓦级涡轮混合动力系统成功点火实现满功率输出,高原型无人机开展高原高寒环境试飞。

每一个零件都诉说着责任与担当,每一项创新都映射着智慧与勇气。应流集团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每一次技术创新的机遇,乘势而上,争做全球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行业“弄潮儿”,目前产品出口42个国家100多家行业龙头客户。

“小协同”铸就大产业

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流集团最大限度整合优势资源要素,抓好科研产业、央企民企、数智转型“三大协同”,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科研产业协同方面,应流集团以国家和省重大专项为引领,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承担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相关任务、“能源装备创新工程专项”,完成核一级主泵泵壳、爆破阀研制,成为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华龙一号产业链联盟的重要成员。承担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相关任务、“燃气轮机自主创新工程专项”、省定向委托科技重大专项,开展自主重燃高温合金叶片、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高温合金机匣和叶片等研制任务,目前“两机”高温部件进入行业前列,对企业业绩增长的贡献达到60%。

央企民企协同方面,应流集团与中国航发、航天科工、中船集团、国家电投、中核集团、广核集团等一大批央企集团在科研生产上达成高层次合作,不仅有项目、有成果、有订单,还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创新成果同步转化,加速产业升级。

数智转型协同方面,关键技术突破支撑产品高端化,高端产能建设体现智能化、绿色化。比如,叶片机匣生产线关键设备数字化率超过90%,建成全行业第一条辐射屏蔽材料全工序智能化生产线、世界范围内第一条9台机器人联动自动制壳系统。

“小学校”释放大能量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应流集团地处山区老区,招聘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如何破解人才这道难题?

2002年,董事长杜应流决定自己办一所“应流职工大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案例相结合”为办学宗旨,培养本土化、实用性、留得住的人才。

近年来,应流集团积极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先后与合工大、南航、西工大等头部相关高校合作,培养专才1000余人,全部在集团就业,成为应流中坚力量,并随着企业发展、产业创新快速成长,脱颖而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战新领军人才、115创新团队、省级技能大师等。

汪兴芳是应流职工大学第一届铸造班毕业生,如今他已经成长为集团内部响当当的“本土”专业人才,去年以他命名的“汪兴芳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未来将培养一批批追求卓越的工匠能手。

如今,应流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组建高层次专家委员会,与高水平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近三年,开展产学研项目28项,合作高校院所16家,技术合同交易额3.7亿元。

“小确信”成就大品牌

1994年,应流集团在厂区大门刻上“创业争一流、创新求发展”的誓言。

这份三十年的“小确信”陪伴应流一路走来,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到国内的铸造龙头,从迈向资本市场到世界一流的装备“冠军”,不仅铸就了应流厚重的品质内涵,也让应流的品牌愈发鲜活和闪亮。

丁邦满告诉记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保持企业活力,才能增强竞争优势,才能拓展发展空间。

应流集团的科研团队一直挑战着工业领域最难造的产品,搞科研攻难题,十年磨一“件”。近三年,集团研发投入10.4亿元,是当期利润的1.2倍,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5.7%。同时建立了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8个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陆续转化和产业化。

三十而立,恰是风华正茂。

展望未来,应流集团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继续深化价值链延伸,抓住国家自主发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战略机遇,形成从母合金、陶瓷型、真空精铸、热等静压,到叶片机匣加工、热障涂层的全产业链,实现价值倍增。同时,加快低空经济、聚变能源领域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

虽然目标远大,充满挑战,但“小确信”的这股创新力量会一直激励着应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在巨变的时代,做时代的企业。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