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会做泵,于是一门心思,把泵这个产品做大做强。每一点进步,每一次突破,我都特别开心。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未来凯泉能跻身泵行业世界前十名甚至行业老大!”与上海市浙江商会轮值会长、凯泉泵业董事长林凯文见面,他所有话题都围绕着泵。他说,泵是他矢志不渝的爱。
林凯文自信儒雅,时间在他的头发上留下了雪白的印记,却积淀出凯泉走向世界的宝贵经验。在林凯文看来,我国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凯泉正一步一个脚印用创新和实干缩短中国泵业与世界的距离。
在内部和海外两场工作会议间隙,林凯文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处得知,“这是董事长的工作常态”。尽管忙碌,林凯文每年还要去园区和分公司视察两圈,掌握一线生产和销售情况。
从“推销员”到“企业家”
“公司成立第一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第二年做到了6000万元,生意增长了5倍。”回忆起初创时期的业绩,林凯文仍感到不可思议。
20世纪60年代中期,林凯文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永嘉县的泵阀产业也起步于那个年代,并在随后20多年里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大量泵企在永嘉县崛起。
不甘平凡的林凯文,怀揣着对“万元户”的向往,辞职下海经商。
林凯文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推销一款比传统水泵占地小的新产品,1989年在北方市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万元。
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我拥有了更大的抱负和梦想,要打造中国领先的泵工业工厂。”林凯文说。1995年,凯泉泵业正式成立,企业发展重心转移到上海。
凯泉泵业从名不见经传向行业龙头大跨步。从“推销员”转型成为“企业家”,林凯文也肩负了更多的使命和担当。
我国泵行业较发达国家起步晚,国产化程度有待提高。凯泉泵业在近30年的发展中迎头追赶,连续23年销售收入稳居中国泵行业第一,去年销售总业绩达到67亿元。这也被同行赞誉为“凯泉现象”。
目前,凯泉泵业的产品线覆盖核电电力、石油化工、建筑、水利等领域,拥有近百个泵类系列产品。集团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设有5家工业园区、23家分公司、超600个办事处,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十年潜心钻研高端核电泵
不少人好奇,为何凯泉泵业在家大业大之后没有开辟新赛道?专注主业,把泵产品的性能做到极致就是林凯文始终如一的信念。
“近年来,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在员工数量没有大变动的基础上,生产效率和产值大幅提升。”谈起公司的显著变化,林凯文说,“公司首个智能化数字工厂浙江工业园,5年前产值为3亿元,2023年突破11亿元,未来的目标直指20亿元。”
在浙江工业园,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通了系统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产销协同智慧运营。早在2021年,凯泉泵业的生产系统就已经进行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级。据工作人员介绍,上海工业园在过去5年里,累计投入超10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与10年前相比,凯泉的生产模式已完全改变,车间设备也早就换了个遍。”林凯文说。
订单完成率、产销分布图、库存情况、5家工业园区订单等实时数据,在工厂产销电子看板上一目了然。
公司通过推广应用物联网平台、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及AI技术等,提升制造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幅改善制造成本。在ERP与MES系统的数据加持下,生产更智能化,实现从销售、设计、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等全流程高效管理。质量检测则运用了智能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在取得喜人成效的背后,是涌动的创新激流。凯泉泵业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预计今年公司将斥资3亿元至4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
凯泉靠其他产品的盈利支撑了10年的核电泵研发之路。2017年,凯泉核电产品进入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订单价值400万英镑,成为首家进入欧洲核电市场的中国泵企。据悉,二期合作正在洽谈。
随着泵业逐步走向高端化,制造过程中对精度把控、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台高端的核电泵至少要运转60年,凯泉的产品必须经得起时间考验。“我们将不遗余力去创新。”林凯文说。
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
作为一名浙商,林凯文也在用行动书写“四千精神”,为千千万万企业谋发展。
全国五分之一的发电量由泵来驱动,泵的效率提高对全社会节能带来较大贡献。凯泉泵业积极参与企业节能改造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大多数订单当年就能让客户快速收回投资本金,3年累计为客户节约12亿度电。
“民营企业靠的就是创新,浙商具有善于学习、不服输、敢于冒险的特质。”林凯文提出,在上海市浙江商会内设立数智发展委员会,未来将着手推动浙商企业的“智改数转”,为践行新质生产力装上“新引擎”。
林凯文也一直倡导中国民营制造业要大胆“走出去”,主动融入全球化。一方面,通过激励政策推动民营制造企业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搭建重大项目合作平台,联动国企、民企、行业上下游“抱团出海”,形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对标国际先进性能,把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提升中国制造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