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氯碱行业发展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应用新思维,通过氯碱工艺的革命、产品的创新、园区化的布局,来推动行业升级、转型发展,实现“美丽氯碱”。
要打造“美丽氯碱”,就要敢于面对行业暴露出的弊端与深层次矛盾。行业主要问题一是产能明显过剩,目前国内PVC产能2341万吨/年,而表观消费量仅1400万吨/年;二是开工持续低迷,今年上半年PVC装置开工率仅59%;三是集中度过低,全国烧碱企业平均规模才20万吨/年,PVC企业平均规模才22.5万吨/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四是整个行业的能源消耗水平仍然较高。更令人担忧的是,行业整体效益不佳。据协会对国内73家主要氯碱生产企业统计,至7月底,面临全行业企业亏损,亏损面高达55%,亏损总额达到21.6亿元。
行业升级转型该从何处着手?当然,关停零星有污染的氯碱小企业是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单单压缩产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考虑,从节能减排、新产品开发、园区化发展“三管齐下”。
一是要升级制氯技术。烧碱方面,若采用离子膜零极距电解技术可使吨烧碱电耗下降约127千瓦时。制氯技术方面,非电解法的Deacon技术可将副产的氯化氢制氯,电耗比电解工艺降低86%,盐酸电解氧阴极电解技术(ODC)也应积极应用。这两种技术可大幅降低能耗,降低制造成本。
二是要开发高附加值氯衍生品。氯碱行业重点要在氯的衍生品上下功夫,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工艺,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比如新材料氯化聚氯乙烯(CPVC),其制成的高性能管道制品可应用于工业和建筑领域,市场前景十分被看好。
三是要融入园区高端发展。以集中化、关联化、共享化为优势的化工园区,是氯碱化工发展的最佳“母港”。在大型石化工业园区,产业关联度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氯碱产品可直接融入产业链;氯碱的工艺废水也能在园区污水厂就地消化,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氯碱工业的转型升级要从企业自身做起,自我加压,创新发展。在这方面,上海氯碱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第一在科技创新上做“乘法”,不断投资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比如上海氯碱2010年首创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相法CPVC技术,万吨级CPVC项目投产3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第二,在氯的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乐做“乘法”,投资开发建设具有领先性和竞争力的新项目;在自主研发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技术后,成功建成并运行了千吨级中试装置,计划2016年建成氯化氢制氯气大工业装置,以推动园区氯产业链的全循环。
氯碱行业“升级版”最有作为的地方是在化工园区。上海氯碱公司在产品项目等“五个一体化”的上海化工区内,建成了72万吨/年烧碱装置、72万吨/年二氯乙烷装置,并备有500万吨吞吐能力的危化品专用码头,发挥了产品链中承上启下的核心枢纽作用;与跨国公司形成高度一体化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为跨国企业MDI、TDI、PC等装置提供氯和烧碱。同时,利用上海赛科的乙烯原料实现二次用氯,消化下游企业副产HCl气体用以生产二氯乙烷,实现了“一份氯打多份工”。
在华谊集团支持下,上海氯碱已规划在上海化工区建造8万吨新材料CPVC和12万吨氯化氢制氯气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更安全更环保全新的氯循环经济产业链。
如此应用新思维方式,打造受大众欢迎的“美丽氯碱”的发展模式值得全行业借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