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气污染与天然气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一度停滞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审批在今年有所松动。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解决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严重问题,关键是“压煤、上气、控车、监管”。其中的“压煤、上气”正是煤制天然气的方向所在。煤制天然气项目由于单位产品投资低、技术流程短等优势成为实业最青睐的领域。
多个项目获“路条”
目前,我国建设和规划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59个,总产能2593亿立方米。其中国家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大唐国际克旗年产40亿立方米项目、大唐国际阜新年产40亿立方米项目、内蒙古汇能年产16亿立方米项目、新疆庆华年产55亿立方米项目。而近日多个煤制天然气项目也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允许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这些项目包括:中电投新疆霍城60亿立方米的项目、国电兴安盟40亿立方米的项目、中石化准东8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中海油山西大同40亿立方米项目、新汶矿业伊犁40亿立方米的项目、新蒙能源内蒙古40亿立方米的项目等。
新疆准东将建中国最大煤制气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达300亿立方米/年,由中石化、华能新疆公司、新疆龙宇能源、浙江能源集团等企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建设,估算总投资1830亿元,建成后将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
阜新至沈阳111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大唐煤制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于2010年3月29日开工建设,被誉为“辽宁的西气东输”工程。该工程全长344公里,由阜新至沈阳分输站、沈阳分输站至本溪、沈阳分输站至抚顺3个标段组成。沿途经过7个市、11个县区,共穿越9处铁路、84条县级以上公路、20多条大中型河流、3个灌区、80多处地下油气管道。
有分析称,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2015年中国煤制天然气的产量约为160亿-170亿立方米。从资源、政策和经济性上讲,煤制天然气是低阶煤炭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运输成本上讲,煤制天然气是偏远地区煤炭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煤制天然气在天然气中所占比重却过低。
大规模发展仍需时日
“从整体来看,中国目前面对的困难是,国产天然气产量增长无法满足消费量的增速,但是大量的进口又推高了进口依存度,所以国家今年有多个项目获得‘路条’,也是希望通过非常规天然气的产出来填补供应缺口,所以规模化发展趋势是明显的”,安迅思天然气研究专员韩小庆补充道。
对于煤制天然气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目前的可行性和可能遇到的阻碍,韩小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规模化的阻碍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配套管网不健全,资源外输受限。煤制天然气项目多集中在新疆、内蒙古一带,当地消费量有限,所产天然气需销往沿海等需求量较大的地区。而目前进展较快的仅有大唐配套其赤峰及阜新两个项目建设的煤制气输送管道,规模也较小,且主要自用。
再者,审批仍较为严格,建设周期较长。虽然今年以来多个项目获发改委“路条”,但煤制天然气审批权限仍在国家,这些获得“路条”的项目多在几年前就开始启动报批,目前也仅是允许开展前期工作。从已有项目的经验来看,一个煤制天然气从立项到真正建成周期一般都在5年以上,所以,煤制天然气要大规模发展,仍需时日。
最后,煤制天然气需耗费大量煤源及水源,而该类项目集中地多是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煤制天然气应该是所有煤化工项目中耗水量最小的,目前大规模发展的关键,不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本身,而在于管道建设。
对于运输管道建设及其经济性问题如何解决和一旦输送管道费用增加成本会否影响煤制天然气的开采积极性的疑问,韩小庆说道:“从现有情况来看,煤制气外输有四个渠道:经由中石油的西气东输系统输送、经由中石化的煤制天然气管道输送(该管道尚在建设当中)、煤制天然气项目企业自建管道输送、配套建设煤制天然气液化项目,以LNG形式通过槽车运输。从目前来说,由于煤制气的产量较大,大部分的企业希望可以通过管道运送到终端市场。在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文件中提及,非常规天然气气源价格是放开的,需由供需双方来确定,且天然气的价格在不断上升,那么对于成本比常规天然气高的煤制气来说定价是有利的。而且未来管道输送和管理如果能放开的话,可以解决资源输送的问题。”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煤制气成本比天然气高,热值没有天然气大,此外煤制气污染大;苯、萘、氰等需净化处理,这些都需要耗水作为中间载体,而且很难做到所谓的零排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