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机械为你分析球磨机主轴承处理中的几个误区 球磨机工业用管磨机的主轴承在安装、修理和维护工作中,常存在一些错误的作法,有些作法不但无效,反而有害,下面就一起讨论一下这些错误做法对水泥粉磨设备所带来的一些伤害。
1. 球面瓦与中空轴轴颈的配合接触包角
有人认为,球面瓦与中空轴轴颈的配合接触包角大比小好,至少不应该<60度。其实不然, 因为国家建材行业标准JC334.1-94第4.3.2.1c规定,其“接触包角应<35度。这是根据大量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从理论上讲,最小包角取决于其轴承合金的材料,由于轴承合金是软材料,在简体的重力作用下,轴承合金产生一定的变形,因此接触包角太小也不好。当接触包角比较小时,可以有效地保证中空轴轴颈在正常工况下不会抱瓦。再则,由于接触包角比较小时,存在着较大角度范围的侧隙,可以保证润滑油能顺利地进人接触区,从而保证接触区的润滑,并利于中空轴轴颈和球面瓦的散热。由此可见,接触包角应< 35°为宜,此时轴瓦瓦面的处理变得更加快捷,便于提高其接触表面的工作质量。
这些误区在进行矿山机械开采的过程以及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都对工作的进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要非常重视这些误区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2. 有人认为,球磨机在处理球面瓦与中空轴轴颈的配合侧隙大比小好。当中空轴不易引成油膜时,或球面瓦局部表面发生灼烧时,往往表现在油不能顺利地进人中空轴轴颈与球面瓦的接触区,许多人认为是球面瓦与中空轴轴颈的配合侧隙太小,其实未必。球面瓦与中空轴轴颈的配合侧隙在国家建材行业标准JC 334.1-94第4.3.2.l.a中有r比较明确的规定。配合侧隙必须形成较为规范的楔形侧隙,它有助于油的导人,而近似于等厚或阶梯状的侧隙都不利于油的导入。几乎等厚的大侧隙有使油往两侧瓦边倾泻的倾向,不利于油膜的形成。
3. 球面瓦开油槽、油坑
有人主张在球面瓦上开油槽,把大面积接触区划开,使油能够方便地沿着油槽进入接触区,开油槽的形式有的是“w”字形,有的是开口“8”字形,有的是闭口“8”字形,有的还在开油槽的同时开油坑等等。而且,开油槽和油坑,减少了有效的接触面积,更重要的是在瓦宽方向上就无法保证全宽接触n而瓦宽方向上的局部接触,会造成接触应力集中,这对形成油膜是不利的。这种做法事实上也无法通过建材行业标准JC 334.1-94第4.3.2.1.b中规定的要求的验收。大量的事实证明,有很多的球面瓦,并没有开油槽,长期运行后也没有不正常现象。因此从各方面分析和实践的验证,开油槽无甚好处,相反一些由高压泵启动的球而瓦,千万要慎开油槽,如若不小心,有可能使球面瓦报废。
4.有人在检修球面瓦时,常常对中空轴轴颈表面作一些处理。常见的做法有,先用多股草绳并绞上细的砂纸,绕过中空轴轴颈一圈,由两人来同拉动,然后换用多股草绳来回拉动,对中空轴轴颈抛光处理。有的则用砂纸反复地打磨中空轴轴颈。其实这种作法不可取,因为这样会使中空轴轴颈丧失圆度,成为棱结构,不利于油膜的形成。事实上,经过长期运行的中空轴轴颈,除于由于严重烧瓦会在中空轴轴颈表面粘结轴瓦合金外,中空轴轴颈的圆度已处在最佳状态,一般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所谓抛光处理。即使由于严重烧瓦会在中宅轴轴颈上粘结轴瓦合金时,也只需进行局部的、轻微的表面处理,才不至于破坏中空轴轴颈的圆度。
5. 球面瓦长期运行后需定期进行瓦面刮削处理
有人认为,球面瓦运行一定时间后,与中空轴轴颈的接触包角会变大,瓦面由于正常磨损,其接触面会变得很光,原有的油点会不复存在,这样的瓦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潜伏着抱瓦或烧瓦的危险性,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瓦面刮削处理。事实上,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球面瓦与中空轴轴颈的接触表面已经磨合得非常好,是任何高质量的刮削都难以达到的,因此对处于正常使用中的球面瓦进行瓦面刮削是不足取的。至于球面瓦长期运行后,与中空轴轴颈的接触包角其实并不会变大,因为在运行过程中,伴随着不确定的动载,中空轴轴颈与球面瓦的接触并不会严格地局限在初运行的包角内,这些不确定的运载,足以使扩大了的接触包角区随时磨损,从而自动限制了真实包角的扩大。至于球面瓦上的初始油点丧失,更有利于油膜的形成。事实上,存在着人量运行了很多年并没有作过任何刮削处理的球面瓦。
标签: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