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撤单IPO项目遭投行哄抢 招人希望“带项目” 招人希望“带项目” IPO即将开闸的消息,令沉寂一年多的保荐人代表市场重新受到关注。 “其实投行对注册保代的招聘一直都有,并没有IPO开不开闸的区别。”金铃坦言,IPO开闸后投行需求端并未出现明显增长。据悉,一些原本成本较低、项目资源较少的投行,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利用大投行裁员的机会招兵买马。比如大量高管出走的平安证券,其扩充人员的计划也一直都在进行。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五矿证券在公司官网上挂出招聘启事,拟招聘保荐人代表4-6人,三年以上投行工作经验的投行熟手20名。此外,爱建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申银万国等券商也在继续招收保代。 金铃强调,“投行真正考虑的不单是保代或者准保代本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否为公司带来储备项目?”据了解,在IPO停发的一年多时间里,不少中小投行将资源重心转移,后续储备项目面临“断炊”的尴尬。 以项目为导向的招聘方式,在投行中非常普遍。“人走项目走,这在投行很常见。”中信建投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金证券》坦言,在过往的市场中,只要保代与拟上市企业关系够紧密。一旦保代跳槽到别家投行,拟上市企业的申报工作也随之进入新东家的情况时有发生,即所谓“人走项目走”。 “现在想要跳槽的保代或者准保代应该不多,大家都忙着学习消化IPO新规。目前的情况下,谁能先吃透新的游戏规则,这才是最重要的。”上述资深投行人士认为,保代现在想要带项目跳槽的难度也增加了。毕竟经过这一年多的煎熬,拟IPO企业不会轻易再同意撤回材料再从头折腾一轮。据相关IPO相关法规,若发行人变更中介机构,就必须撤回材料重新申报。 被否、撤单项目遭哄抢 统计显示,截至12月19日,沪深两市IPO在审企业为756家,招商、广发、国信、中信建投、中信、安信、国金、华泰联合、华林和中金公司的在审项目数量遥遥领先,排名前十的投行几乎瓜分了半壁江山。“大投行有自己的一套体制,薪酬相对稳定。但小投行对个人的依赖比较严重,更愿意开出高薪。”金铃称,自己主要盯大投行,比如招商、广发等储备项目丰富的公司。 “整体来看,手里有过会项目的保代,我们会继续关注和等待,因为他们要等项目提成和签字费兑现。而那些有撤单项目或者尚未申报材料项目的保代或者准保代,才是我们现阶段重点攻关的对象。”金铃告诉《金证券》记者。 据公开资料,加上近期主动撤单的上海雷诺尔科技和广东九联科技两家公司,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IPO排队企业已累计上升至291家。实际上,一些曾经被否、或者撤单的可靠项目正是其他投行“哄抢”的对象。 以来伊份为例,这家去年由平安证券保荐上会的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未通过发审会,不过公司今年重新申请上市,保荐机构改为中信建投。资料显示,来伊份主营炒货、蜜饯等休闲食品,持续成长盈利较强。 内核岗悄然走俏 除了保代或准保代,投行内核岗的招聘也有所松动。“以前投行内核岗很少对外招聘,内部调动较多。但现在也有投行招聘内核了,开价和准保代差不多,年薪50万左右。要求有投行内核的工作经验。”金铃告诉《金证券》记者。 尽管投行仍推崇着“数量为王”的思路,但新股改革的节奏使其不得不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将质量放在重要位置。日前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对中介机构违规做出了明确的惩处规定:对发行人、中介机构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及相关法律文书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被稽查立案查证属实的,自确认之日起3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 “以前做项目是给发审委审核,以后主要是券商内部审核了。”中信建投那位投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坦言,“今后,投行将负主导责任,拟IPO企业是不是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值不值得包装发行,都得由投行自己判断。新模式下,各家投行内核这块,肯定是要重点投入的。” “说是招保代,其实只要有项目资源的人。”上海一位资深金融猎头金铃(化名)对《金证券》记者坦言,她刚接了一单生意,是深圳某投行的招聘委托,对方的条件很明确,希望从大投行那里挖几位保代,要求对方带项目,底薪开价100万-130万。 |
标签:不锈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