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苏盐城工学院牵头组建的“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为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这是该院实施与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成果。
近日,江苏盐城工学院牵头组建的“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为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这是该院实施与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成果。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我们必须找到学校专业链、人才链、与区域发展的契合点,从我们可以做什么,向区域和行业需要我们做什么转变,把办学软实力转换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该院党委书记姚冠新说。
近年来,盐城工学院以深化协同创新为牵引,有效对接国家“2011计划”和江苏省“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实施“资源整合、深度对接、瞄准前沿”三大举措,强力助推产业技术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深度对接 积蓄协同创新合力
建材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是盐城市的两大支柱产业(汽车、节能环保)之一,被列入“十二五”国家和江苏重点发展的新特产业。盐城环保产业园被确立为国家级环保产业园,集聚了百余家行业骨干企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建材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和创新高地。
盐城工学院是盐城市唯一的工科本科院校,是江苏唯一的以建材及其装备为学科专业特色的高校,是江苏乃至全国建材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以来,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为参与主体的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汇聚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为代表的185人规模的优秀创新队伍。中心对接国家重大行业产业需求,形成了烟气净化、节能粉磨和固废利用等三个创新团队,围绕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节能粉磨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联合创新工作,实现了各协同体单位创新资源的融合和共享。
整合资源 构建融合开放平台
协同创新中心有一份这样的成绩单: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省部级创新基地、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各基地平台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基地平台间的共享开放制度;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的门户网站,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实行网络化运行。
有了这些“落地平台”的支撑,一批围绕重大任务的各项创新活动稳步展开,取得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目前,协同创新中心在研项目共102项,其中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各1项、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江苏省科技厅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7项。获科技奖励共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5项。
瞄准前沿 助推产业技术升级
“行业特色型高校要善于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围绕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和引领。这既是高校的使命和责任,也是面向未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然选择。”校长王保林表示。
为把研究成果用于解决国家重大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分别与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江苏省烟气净化技术开发公司”、“江苏省节能粉磨技术开发公司”和“江苏省固废利用技术开发公司”等3个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2013年,协同创新中心与三家主要协同企业,合作开展了10项技术开发项目,企业、政府和学校共投入资金;产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由盐城工学院与科行集团共同研制的新型卧辊磨系统、与江苏科行集团和紫光吉地达公司合作研发的水泥窑尾脱硝系统均已投入工程实际应用,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鹏飞集团合作研发城市垃圾处置成套装备以及我校独立承担的“利用秸秆研制自保温墙体材料” 的项目分别通过中试验收,也将投入产业化生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