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电力设备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期待“政策红包”

作者: 2013年07月18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设备企业转型升级需政策给力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管齐下 中电新闻网见习记者于海江   “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积极发展闯关攻坚的五年,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设备企业转型升级需政策给力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管齐下

中电新闻网见习记者 于海江

  “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积极发展闯关攻坚的五年,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管是什么所有制的企业,如果谁失去了这个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时机,谁就将处于被动。

  与黄淑和的观点不谋而合,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种衍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下,许多企业生存发展都面临着产能过剩、行业恶性竞争加剧、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造成的一系列经营困难和风险,这就促使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发展。”

  两会期间,设备企业转型升级被认为是我国制造业步入高端化的“灵丹妙药”,同时也是摆脱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强、技术不强、产品不强”的不二法门。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占领市场制高点、赢得市场先机的必然选择,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场革命。但企业如何转型、怎样升级似乎仍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高端转型、产业升级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富的观点并非耸人听闻。

  2012年上半年,我国电工行业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甚至被认为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电力设备行业诸如电缆、变压器、风机、光伏等等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产能过剩、利润下滑、恶性竞争、质量下降等弊病,虽说全球经济波动给上述行业带来一些影响,但无疑也暴露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

  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依然大而不强,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同时,我国制造业的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薄弱,制造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以风机制造企业为例,一方面随着市场政策收紧,风电投资、项目审批从严,开工项目减少,而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迅速增加,僧多肉少,市场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风电机组质保期不断延长。使风电场运营的风险和成本从业主逐步向风电设备供应商转移,造成巨大企业资金压力。”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副主任工程师赵萍告诉记者。

  与风机制造企业类似,大多数电力设备企业必须接受和面对着残酷竞争下的洗牌。无论是特高压建设还是坚强智能电网的搭建,无论是核电站开拔、水电加速核准还是光伏电站热潮,其实都在倒逼相关设备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日益严苛的要求,然而话说回来,企业转型升级又离不开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扶持。

  “无形之手”需给力

  企业只有靠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种衍民给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三个建议,第一,转型发展关键是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增加企业投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第二,必须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加大系统集成能力的培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抓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使企业真正的成为国际化的公司。第三,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只有“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对于民企而言,虽说具备“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在政策、财税、资金等方面却先天不足。因此,完善、落实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加大对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财税扶持力度、加大对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施“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成为未来民企转型升级的关键。

  无独有偶,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在其提交的题为《关于建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救助机制的提案》中指出,“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影响,民营企业依靠传统的模式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全国工商联呼吁设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名义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救助基金,采用政府和民间力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募集,不失为一个解决民企资金问题的“良方”。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