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第五联合装置检修启动。在为期87天的检修中,技术人员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检维修任务,还要完成对装置中关键设备——中间胺液冷却器进行国产化改造。目前,新研制的两台国产中间胺液冷却器已运抵现场。
自2011年9月份以来,针对天然气净化厂联合装置发生的中间胺液冷却器泄漏影响生产的问题,普光分公司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完成了8个净化装置中间胺液冷却器的国产化改造。“经过近一年的现场运行,这些国产化设备不仅性能优于进口设备,而且价格低、供货周期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间胺液冷却器的自主研制成功,让我们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副厂长兰宦勤说。
据天然气净化厂机动装备办公室副主任权培丰介绍,由于天然气净化厂装置压力高、酸性气体处理量大,对净化工艺设备要求极为严格。在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建设之初,许多关键设备只能从国外进口,中间胺液冷却器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9月,当大家还沉浸在联合装置一次投产成功的喜悦中时,刚刚投产不久的天然气净化厂第二联合装置一系列中间胺液冷却器却发生了泄漏,造成装置停工。更为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天然气净化厂12个系列净化装置共有12台中间胺液冷却器,随着净化装置的运行,多台冷却器先后发生了同样的问题。
此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天然气净化厂共发生了20台次的中间胺液冷却器泄漏。为解决这一问题,普光分公司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维修,但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中间胺液冷却器泄漏的根本问题。
兰宦勤认为,如果继续采用国外进口的中间胺液冷却器,不仅价格贵、供货周期长,还不符合普光气田生产运行实际,大胆改造洋设备使其驯服适应生产,走设备国产化之路势在必行。
然而,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工艺介质压力高、含硫量高,生产环境又多雨、潮湿,加之在大规模高含硫净化处理装置研发方面国内没有成熟的经验,自主研制中间胺液冷却器普光气田科技人员心里并没有底。
经过对中间胺液冷却器腐蚀情况的分析,科技人员认为,按照原设计,中间胺液冷却器中的循环冷却水走壳程,胺液走管程,换热管采用扭曲管,虽然增大了换热面积,但却给水垢等物质的沉积提供了场所。正是这些杂质沉积形成垢下腐蚀,造成了中间胺液冷却器的泄漏。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此后一年的攻关中,科技人员几经修改设计方案,最终成功实现了中间胺液冷却器的国产化,并从根本上解决了洋设备存在的缺陷。目前,新研制生产的12台中间胺液冷却器已全部运抵净化厂,并在该厂8个系列净化装置中投入使用。
“新研制的中间胺液冷却器投用后,至今未发生腐蚀泄漏等异常情况。”权培丰说。中间胺液冷却器的国产化带来的效益还远不止这些。以前从国外进口一台中间胺液冷却器,交货期一年时间,而现在只需6个月。另外,中间胺液冷却器实现国产化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国外进口一台中间胺液冷却器需要花费936万元,而现在一台国产化中间胺液冷却器的价格仅为225万元。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