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获悉,具有国内完全自主
知识产权的灰熔聚煤气化技术在太原半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完成了加压气化72小时考核运行,标志着该技术已具备了工业化示范的条件。这是我国煤气化技术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攻下的又一个难关。
灰熔聚煤气化技术是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新型煤气化技术,国内外无先例。该技术具有煤种适应性强、投资省等特点,2001年常压工业化装置示范成功。为满足大规模煤气化技术的需求,加速该技术加压大型化,2005年4月,经山西省发改委批准,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了山西省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投资3500万元,于2006年底建成半工业化加压灰熔聚技术平台, 2007年12月11日开始点火,随后进行72小时考核,15日下午完成试验。运行期间,山西省发改委、经委、化工行业办及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中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的领导和专家在现场进行了观摩指导。
据了解,半工业化加压灰熔聚煤气化技术平台的操作工况与工业生产装置完全相同,试验所取得的全流程工艺数据可作为工业气化装置的工程设计依据。该技术平台设计压力为1~3兆帕,2008年将逐步完成更高压力的气化试验任务。
记者在试验现场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马小云。他说,这次加压气化试验,全流程稳定运行76小时,日处理煤量60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完成了气化炉压力放大设计和配套关键设备的工程化验证。按试验结果计算,1兆帕工业规模气化炉日处理量将由常压下的100吨提高到500~600吨,单炉可配套10万~12万吨/年氨(甲醇)。此外,煤气化系统加压后可使合成气压缩能耗下降50%,可为我国众多的中小化肥企业节能降耗改造提供煤气化成套工艺技术和
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