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立方是《中国企业家》创业栏目的一个案例,一个“野蛮生长”的本土公司,一个创业“点子”引发的商业模式,也是一个很合适的“微创新”案例。
创始人陈建华在2008年底,开始有了一个创业点子:把废旧的集装箱作为超市的载体,主打农村市场。陈建华以集装箱为载体,门窗怎么开、货架怎么摆放、LOGO设计,他弄了一个初步的想法。
花费了几年的时间,陈建华把一个微小的创新点,做出了“农村沃尔玛”的雏形,他有几个关键的突破点,也是“微杀手”的关键所在:
1、以微小的集装箱,引爆农村用户的能量。对农村消费者而言,集装箱首先带来的是新鲜,这也是它以一种独特的VI树立于农村市场。除了保证质量,好立方还提供量血压、打印等免费服务,周边城市的就业信息也会在多媒体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在夏天,空调一开,来逛的人就更多。另外,在农村这种特殊的市场,它很容易实现标准化,一批大盒子经过改装,摇身一变成为超市便利店,在村镇的闲置空地安营扎寨,统一的橘黄色的外壳。
2、这关键的“小”必须引发市场的大变化。在当海宁地,已经有200多个这样的“盒子超市”,单店日均营业额1500元。陈建华称,如果发展到1万家,那么整体的营业额就达到50多亿元,这就是“农村沃尔玛”的雏形。
3、持续的微创新。集装箱超市落地后,持续性的麻烦不断,一开始首先遭到村长的反对。为此,陈建华做了三个行动:第一,超市员工由村委会推荐,公司给他们上保险;第二,以三个月为期限,达到盈亏平衡有钱赚,村委会决定谁来开超市;第三,所有卖的商品100%配送,保证食品安全,而且价格一定比当地便宜。
下一步,除了农村的集装箱超市,好立方在镇级地区租用物业开设中心店,从中心店辐射到村,好立方也想打造由 “市县配送中心—镇级中转基地—农村配送站点”组成的三级垂直物流配送网络。
他甚至想跟淘宝合作,把网络购物的终端开到农村。
当然,好立方也遭遇巨大的挑战,除了政策,最关键的是如何走向全国,能否把这种集装箱模式拷贝到全国?在没有地方政府保驾护航的情况下,它还能在极为复杂的农村市场扎根?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