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研发微地震监测技术降低页岩油开发成本
10月30日,江苏油田物探院召开页岩油微地震监测回顾性分析会,就优化监测技术以更好地服务页岩油勘探开发进行了深入研讨。“微地震监测技术能清晰展现每一段压裂缝网的延伸方向、长度、宽度,量化评价压裂改造效果,对页岩油效益开发至关重要。”江苏油田地球物理勘探专家庞全康介绍。
目前,江苏油田物探院已使用自主研发的微地震监测技术为4口井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微地震采集、数据处理、综合解释自主化,为页岩油开发降本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无到有 室内试验取得成功
2021年,江苏油田拉开了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序幕,接连部署实施了13口页岩油水平井,探索不同凹陷、不同层段、不同类型、不同井型的页岩油产能。在这个过程中,微地震监测技术功不可没。“它就像一双能看穿地下人工缝网的‘透视眼’,将压裂施工过程中裂缝扩展情况尽收眼底,是指导压裂施工和评价压裂效果的重要手段。”庞全康说。
此前,江苏油田花庄地区的页岩油井都是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微地震监测,但无法及时对压裂效果进行长期连续的分析和评价。为此,2023年初,江苏油田物探院搭建了由专家牵头、90后主力科研人员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引入微地震处理解释软件,朝着研发自主可控页岩油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的方向展开攻关。
2023年7~8月,攻关团队对照之前的实践案例,边学习边探索,相继完成了花页1井、花2侧井的微地震监测处理解释试验工作,得到的结论与之前的数据较为接近,实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
从有到优 迈出现场应用关键一步
今年3月,在高邮凹陷的永106井,江苏油田物探院微地震监测团队迈出了从室内试验到现场应用的关键一步。在监测现场,压裂液通过高压快速注入地层使地下岩石破裂产生裂缝,分布在水平井周围的近2000台微地震监测检波器不间断地接收着来自地下的“战报”。
“室内处理时,我们更关注结果,但是现场实时处理需要在一两分钟内把数据传输到生产指挥中心,这就对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周光锋说。永106井处于乡镇地区,车辆、工业等噪声干扰严重,且苏北盆地断裂系统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监测和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定位有效的微地震事件点,这让很多人对自主监测技术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
为此,江苏油田相关专家带领技术团队对数据的定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优先处理信号强的微地震信号,同时缩短切割时间,减少单次的处理工作量。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团队成功实现了对微弱信号的准确定位,为压裂方案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们在永106井成功实施微地震监测,不仅验证了江苏油田物探院自有技术的可靠性,更为后续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单井监测成本减半 助力页岩油效益开发
为持续深化微地震监测技术、实现页岩油降本增效,微地震监测团队对前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复盘,研发了时距约束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裂缝延展准确度。
永108侧井是江苏油田部署在阜四段的首口页岩油水平井,也成为技术优化后的首块“试验田”。该井的储层特征与之前的阜二段有较大差异,技术团队通过多次优化采集参数、验证模拟数据,确定了最优的监测施工方案。经过20多天的努力,永108侧井的监测任务顺利完成,预测的微地震事件点展布特征和施工参数、地下裂缝均吻合,新技术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据统计,使用我们自主研发的微地震监测技术,页岩油压裂单井监测成本降低约50%。未来,随着苏北盆地页岩油产能建设持续扩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江苏油田物探院物探方法软件部主任薛永安说,“今后,技术团队将持续推进‘物探-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研究,助力页岩油高质量规模建产和效益开发,同时积极探索微地震监测技术在绿色能源领域多元化应用潜力,为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在探索能源未来的征途上,每一步科技创新都是推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江苏油田在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成功降低页岩油开发成本的同时,也引入了杭州飞科电气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原油在线含水分析仪及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精准及时的原油含水率及油气水三相计量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它们和微地震监测技术一起构建了一个从地下勘探到地面生产的全方位、智能化监控体系,为江苏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原油在线含水分析仪及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在江苏油田的应用)